您所在的位置:e7wan安卓 > 攻略教程 > 新闻中心 > 《攻城掠地》登陆App Store 超值大礼疯狂送

《攻城掠地》登陆App Store 超值大礼疯狂送

作者: e7wangame 来源: 未知 访问: 次 更新: 2014-03-24
导 读:由傲世堂倾力打造、FL Mobile(飞流)发行的大型三国SLG游戏《攻城掠地》在继承了页游原作国战当先的核心玩法的同时,还加入了独创的万人语音国战系统,开启了手机端策略游戏的先
标 签:
    由傲世堂倾力打造、FL Mobile(飞流)发行的大型三国SLG游戏《攻城掠地》在继承了页游原作“国战当先”的核心玩法的同时,还加入了独创的万人语音国战系统,开启了手机端策略游戏的先河。《攻城掠地》于前不久正式登陆App Store,小伙伴们快来体验2014年最强三国题材手游吧!现在加入《攻城掠地》的玩家,还将得到价值20元的超值礼包,助你谋定天下,一统江山。
 




(玩三国,国战当先。)
 
    【赢公测,超值大礼疯狂送】
 
    即日起,凡在App Store中以6元价格下载《攻城掠地》iOS版的玩家,都将获得价值20元的超值游戏大礼包。礼包福利包含60金币、5黄金锤、20募兵令、5000粮食、5000木材、5000银币等。粮食、木材、银币等基础资源可以让玩家在轻松度过初期资源匮乏阶段;黄金锤可以直接完成建筑升级阶段,募兵令可以一次性召集满将士,彻底消灭漫长的等待时间。
 



(女将也可征战三国!)
 
    【三步玩转《攻城掠地》】
 
    第一步:内政资源积累
 
    策略类游戏的第一步都是城池建设与原始资源的积累,本作也不例外。《攻城掠地》中有4大基础资源——银两、粮食、木材以及镔铁,分别可以通过建造民居、农田、木场以及矿场来获得。这里还要一提的是兵营,虽然它并不直接产出任何资源,但是却关乎武将募兵的速度。城池建设是跨入三国乱世的第一步,资源的管理能为将来的国战打好基础。在主城的皇宫任职可以提升基础资源的产出量,玩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去挑战官职,当然初期实力不足也不用担心,城池脚下的九品芝麻小官可以轻松任职。
 



(副本击破将领,便可收纳任用。)
 
    第二步:副本搜罗武将
 
    完成城池基础建设之后,就让我们来体验本作精彩的副本剧情,攻打副本的过程中大家们还可以学会本作的将才任用、装备选取以及战场战术的使用。
 
    战场战术:战场上有进攻、防守和突袭三大战术,这其中进攻克制防守、防守克制突袭、突袭克制进攻,根据对方战术,选择相克的战术加以应对才能获得胜利。
 
    将才任用:本作中可以任用的文官武将都需要玩家在副本中收得,获得他们的方式非常简单,只需要在相应关卡将其击败即可在酒馆中收纳该名将领。
 
    装备选取:要打造强力的武将,好装备是关键,在游戏中的商店中可以购买得六大部位的装备,装备分为6个等级,越高等级的装备能够获得越强的附加属性。
 



(国战天下,稍有不胜失城输地。)
 
    第三步:加入国战天下
 
    本作独创的国战系统,打破了传统策略游戏单机到底的模式。你不再是一个人独自战斗,游戏中数万玩家将与你在同一片地图中征战夺城。在蜀、魏、吴三大阵营中择一效忠,便可开始你的国战之旅。
 
    进入地图后,玩家要先通过走地图来开启迷雾地带,了解三大阵营的势力范围。随后,加入己方阵营的国战,在大地图中游走,寻找对方的薄弱防守城池进行攻打,只需击破守城敌将,便可占领城池。此外,每天三次的国家任务千万不要错过,完成任务可以获取大量的经验和资源。
 



(乱世军情,瞬息万变,依靠语音系统掌控天下大势。)
 
    语音系统让国战中的繁琐交流变简单。万人国战之时,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与其他同事里玩家协调国战战术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使用本作独创的语音系统,沟通不再困难,通过“千里传音”来协调国家任务、布置国战战术吧。
 



(真汉子当玩国战,以己任保家卫国。)
 
    玩三国,国战当先!享受万人语音国战的快感,《攻城掠地》开启了策略手游新时代,闯荡三国乱世,挥洒男儿壮志!
分享到:
更多
用户评论
评价:   |  剩余字数:395
请在下面文本框输入要回复/评论的内容,和谐社会,免遭跨省追捕,你懂的。
      登录后可以留下你的昵称,还能获得评论积分哦
  点击我更换图片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已有 条评论

查看:最新发表 看好评 看中立 看差评

网站首页| 责任声明| 联系方式| 服务范围| 合作媒体
Copyright 2009-2012 E7w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上海派讯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旗下)上海易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100215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沪网文[2012]0158-024